
华西证券--通信行业:工业机器视觉,5G+AI加持,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-2021-01-04
- 时间:2021 年
- 分类:金融/人工智能/新基建
- 页数:20
特别声明:本网站所有报告均来源自各大网络公开发表的报告,我公司做收集和整理,所有报告版权均归发布方所有。付费价格仅为报告搜集、整理的技术服务费,与报告的实际价值无关。仅限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。如损害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快速给予处理。
华西证券--通信行业:工业机器视觉,5G+AI加持,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-2021-01-04

仅供机构投资者使用
证券研究报告|行业研究周报
[Table_Date]
2021 年 1 月 3 日
[Table_Title]
工业机器视觉:5G+AI 加持,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
[Table_Title2]
通信行业
评级及分析师信息
1、本周推荐业绩确定标的:朗新科技(计算机联合覆盖)、亿
[Table_Summary]
联网络、上海瀚迅(军工联合覆盖)
。
2、工业机器视觉专题:5G+AI 加持,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
1)人口老龄化、劳动力成本上升,机器视觉在降低人员成本支
出、提升生产制造效率方面优势显著; AI+5G 等技术快速普
及,有望加速机器视觉行业渗透。
2)全球机器视觉产业规模接近百亿美元,国内市场复合增长率
20%+远高于全球: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庞大体量,国内机器视
觉需求旺盛,行业快速爆发。
3)关键零部件,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:整个机器视觉系统成本
构成中,零部件及软件开发占据了 80%的比例,是产业链中绝对
价值获取者,目前核心领域主要是基恩士、康耐视等国际厂商
掌握,国产化比例较低,国产替代空间巨大。
4)相关上市公司受益标的包括奥普特、矩子科技、天准科技、
大恒科技、海康威视等,其中奥普特在产业链方面布局最为完
全。
3、中长期,持续关注 5G 应用方向:车联网、工业互联网、
AR/VR 等;军工通信;卫星互联网等长期产业趋势确定的子板
块。
长期推荐公司包括:航天信息(计算机联合覆盖)、TCL 科技
(电子联合覆盖)、紫光股份(计算机联合覆盖)金卡智能
(机械联合覆盖)、东方国信(计算机联合覆盖)
、平治信息
等。
4、风险提示
巨头公司具备非常深厚的市场和技术积累,国内客户争夺较
为激烈,毛利下滑风险。
[Table_IndustryRank]
行业评级: 推荐
[Table_Pic]
行业走势图
33%
24%
16%
7%
-1%
-10%
2019/11
2020/02
2020/05
通信
分析师:宋辉
[Table_Author]
邮箱:songhui@hx168.com.cn
SAC NO:S1120519080003
分析师:柳珏廷
邮箱:liujt@hx168.com.cn
SAC NO:S1120119060016
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
2020/08
沪深300
2020/11
证券研究报告|行业研究周报
1.机器视觉概念
1.1.机器视觉基本概念及产业链
机器视觉技术主要采用适合被测物体的多角度光源(可见光、红外光、 X 射线
等)及传感器(摄像机等)获取检测对象的图像,通过计算机从图像中提取信息,进
行分析、处理,最终用于实际检测和控制。机器视觉技术涉及机械、电子、光学、自
动控制、人工智能、计算机科学、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。一套完整的机器
视觉设备一般包括两个部分:第一部分为“视”,即系统的硬件组成部分,主要包括:
光源、镜头、 工业相机、图像采集卡;第二部分是“觉”,即系统的视觉处理软件
图 1 典型的机器视觉系统构造
资料来源:奥普特招股说明书,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
作为人工智能最前沿的领域之一,视觉类技术是人工智能企业的布局重点,国内
外均具有最大的技术分布。
机器视觉代替人眼可以在多种场景下实现多种功能,主要分为四大类。
识别功能是基于目标物的特征进行甄别,例如外形、颜色、字符、条码等。识别
的准确度和速度是衡量识别功能的主要指标。
测量功能是指把获取的图像像素信息标定成常用的度量衡单位,然后在图像中精
确的计算出目标物的几何尺寸。
高精度以及复杂形态的测量是机器视觉的优势领域。
定位是获得目标物体的位置信息,可以是二维或者是三维的位置信息。定位的精
度和速度是定位功能的主要指标。
检测一般是指外观检测,其内涵种类繁多。如产品装配后的完整性检测、外观缺
陷检测等,其中检...
华西证券--通信行业:5G加速赋能工业领域,关注机器视觉、工业控制等关键环节-2020-09-18
工业机器人渗透率快速提升,服务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-20190228-中信建投-50页
赛迪-中国工业机器视觉产业发展白皮书-2020.11-31页
计算机行业机器视觉:5G工业的“眼睛”-20201210-天风证券-42页
中国银河--电子行业:汽车缺芯加速MCU国产化进程-2021-05-17